食品添加劑是應該得到關注的幾個問題之一。下面將對一些常見的食品配料,如:明膠、甘油、乳化劑、酶、酒精、動物脂肪、蛋白質、以及調味品進行討論。由于大多數產品屬于有嫌疑的種類,因此需要對大多數的生產企業進行監管,并對其產品進行清真食品認證。
乳化劑
單甘油酯、雙甘油酯、聚山梨酸酯、二乙酰酒石酸單(雙)甘油酯常會用作乳化劑,其他一些類似的化學品也常會用作食品生產的添加劑。它們可能是清真的,也可能是非清真的。一些制造商已經開始在商標上注明這些配料的來源。特別是其來源為植物的時候。如果食品中采用的是植物來源的乳化劑,在標簽上注明其來源對銷售是十分有利的。以植物和清真屠宰的動物為來源的乳化劑,也是清真的。
明膠
食品中使用明膠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根據來源不同,可將其分為:清真的,來源于清真屠宰條件下屠宰的動物的;有嫌疑的,來源于沒有依照清真屠宰條件進行屠宰的動物的;非清真的,來源于伊斯蘭教法中禁止食用的動物的。生產中,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一般不要求在標簽中注明所使用明膠的來源,因此,當產品中含有來源不明的明膠時,該食品是十分值得懷疑的。穆斯林消費者應該避免含有明膠的食品,除非該食品是經過清真食品認證的。通常明膠的來源是豬皮、牛骨、牛皮、還有一小部分來自魚皮。清真食品中使用的明膠應是來源于清真屠宰的牛,或魚類的。
甘油
甘油也是一種食品工業中廣泛使用的配料。穆斯林應該避免消費含有甘油成分的食品。因為甘油很可能會是來源于動物的。通常,來自棕櫚油或其他植物油的甘油是可以用于清真食品生產的。
酒精
含酒精的飲料對于穆斯林來講是受禁止的,即便是小量的也不例外。將葡萄酒和啤酒加入其他食品用以調味,或在烹飪過程中使用也是不可以的。極小量的酒精飲料加入清真食物中,也使其變為非清真食物(Rian,1997)。在烹飪過程中,使用葡萄酒、啤酒以及其他酒精飲料在西方和中國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在中國烹飪中會經常用到谷物釀造的酒類。因此,在生產清真食品時,工作人員及產品配方都應該注意避免使用酒精。
動物脂肪和蛋白質
肉類和禽類制品在食品市場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且在其基礎上生產的加工配料還會應用于許多非肉類制品的生產中。在美國和其他的一些工業化國家的食品工業中,動物的每個部分都會盡量得到充分利用。胴體中的次要部分及副產品會被制成粉末和食品配料,用于湯類以及快餐等的調料。動物脂肪經過純化制成動物起酥油和乳化劑等多種功能性食品配料。羽毛和皮毛可以用于生產氨基酸。在保證所使用動物是清真性質的、且能避免交叉污染的前提下,上述產品是清真的。
香精及調味品
調味劑可以是成分單一的調料,如胡椒,也可以包含多種成分,如可樂飲料的調味劑和五香牛肉的調味劑。某些復合調料包可以含上百種成分。有上千種可以作為調味劑的物質,這些物質既可能來源于微生物、植物、礦物、石油,還可能來源于動物或化學合成。在清真食品生產中,制造商必須保證所有調味劑、專用的復合調味劑,以及秘密配方中的物質的清真性質,同時保證其中不包含有嫌疑的物質成分。
酶
在許多食品的加工過程中都會用到酶,最常見的是干酪和淀粉行業。直到幾年前,食品工業中使用的酶都是產自動物的,但是現在已經有了微生物來源的替代品。干酪、乳清粉、乳糖、乳清蛋白濃縮物及分離物等產品,如果是用微生物產生的酶制造的,只要其他的生產條件也是清真的,那么該產品就是清真的。如果是用混合來源或純動物來源的酶制造的,則分為兩種情況:當其中含有以豬為來源的酶時,那么該產品是非清真的。當僅含有豬以外的非清真屠宰動物來源的酶時,該產品是有嫌疑的。對于產自于非清真屠宰的牛的凝乳酶,一些國家認為其是可以接受的。隨著越來越多的微生物來源的酶的研制開發,上述以非清真屠宰的牛為來源的凝乳酶,其被認可程度在逐漸降低。食品生產中,乳制品配料的使用范圍非常廣泛。因為乳清及乳清的相關產品是非常經濟的蛋白質來源。在清真食品認證中,乳制品配料和其他配料一樣必須是清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