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臺灣地區巴斯夫驚爆內鬼,黃姓資深高級主管及林姓退休廠長涉嫌勾結相關競爭同行,以2億臺幣為代價,違法泄漏生產半導體使用的化學品機密配方,1年來得手4千2百萬臺幣;刑事局已經逮捕黃、林等6人,查出相關化學品每年產值高達36億元,造成巴斯夫公司損失難以估算。
國內某微電子材料公司為為了搶奪市場,前年暗中吸收巴斯夫資深專才黃姓男子(45歲)、桃園觀音廠退休廠長林姓男子(56歲),再挖角工程或生產部門工程師余姓(46歲)、葉姓(46歲)、許姓(44歲)及陳姓(41歲)男子,竊取化學品機密。黃等人與這家公司簽合約,代價2億臺幣及高額配股,以電子郵件或口頭方式,告知化學品的制程、技術與配方,黃、林在薩摩亞虛設境外公司,用公司名義申請2個賬戶,供資金匯入;除了黃在臺,其余5人飛往大陸任職。
警察破獲的交易記錄和郵件等信息
此次涉嫌泄密的產品配方是:高純度硫酸及氨水。
作為集成電路制造業、封裝測試業以及整機裝配業原料供應的上游行業,電子級硫酸廣泛應用于大規模集成電路(IC)、半導體等微電子工業,用作清洗和蝕刻劑。隨著中國微電子工業的高速發展,電子級硫酸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電子級硫酸的核心技術被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壟斷,國產化替代需求強烈。另外,據外媒報道,去年中國半導體的進口額為2601億美元,占全世界半導體交易量的65%。中國政府目標是截止2025年為止將半導體自給率提升至70%,而2016年中國的半導體自給率只占13.5%左右。
巴斯夫2018年在浙江嘉興新建了電子級硫酸裝置,足見其市場之巨大。見下文:
巴斯夫嘉興裝置所生產的硫酸在性能水平上已經超越了當今速度最快、性能最優的半導體標準要求,其質量與穩定性在業內首屈一指。嘉興裝置依托巴斯夫全球研發網絡與專業生產技術,成功搭建出生產工藝的復雜架構,并實施質量管理專有體系。巴斯夫電子材料業務部亞太區副總裁言甯璿博士表示:“嘉興的新電子級硫酸裝置是巴斯夫在中國電子材料市場持續增長與拓展的又一重要舉措。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電子材料市場之一,而且還在不斷成長,我們很高興能夠參與這一增長勢頭。我們將更貼近客戶,為他們提供更迅捷、更高效的化學解決方案、更可靠的供應和更穩定的品質。”
從巴斯夫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配方保密制度必須引起公司高度重視。如何避免配方被泄露,或者被倒賣。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
1.建立原料編碼制度,所有原料以編碼在工廠內部體現。
2.建立工藝分段制度,工藝按照階段分配給不同的工段主管管理,避免一人掌握全工藝流程。
3.建立員工保密制度培訓機制,員工必須對公司配方及工藝進行保密,不然會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