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沿背景
2、 常見過氧化物消毒劑
3、 消毒基本原理
4、 常見產品
1、 前言背景
近五年,文獻檢索發現關于過氧化物類消毒劑種類主要包括過氧乙酸,過氧化氫,二氧化氯,臭氧,氧化電位水,過碳酸鈉,過硼酸鈉,過氧化尿素過硫酸氫鉀9種,其他過氧化物,如過硫酸銨,過硫酸鉀一般不用于消毒劑,是常用的聚合反應引發劑。
為了提高消毒劑活性,和穩定性、安全性、抗干擾性以及便于儲運等,商品化過氧化物消毒產品一般都必須添加穩定劑、活化劑或者其他具有協同作用的添加劑。例如一款泡騰消毒劑配方,包含主殺菌劑65.5%,緩蝕劑2.83%,表面活性劑6.67%,泡騰劑15%,穩定劑7%,填充劑3%。
2、 常見過氧化物消毒劑
過氧乙酸,過氧化氫,二氧化氯,臭氧,氧化電位水,過碳酸鈉,過硼酸鈉,過氧化尿素過硫酸氫鉀9種。
3、 消毒基本原理
過氧化物消毒劑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活性氧,包括超陽陰離子自由基、過氧化氫、單線態氧分子、羥自由基、過氧化脂質和次氯酸鹽等。綜合來說,殺菌機制主要是通過移除蛋白質、脂肪和核苷酸等大分子中的電子,使這些大分子氧化受損,例如蛋白質肽鏈折疊、斷裂及氧化基團發生交聯反應,或選擇性的氧化蛋白質分子內的巰基和二硫鍵及脂肪酸,還可攻擊核苷酸的堿基和糖-磷酸骨架,從而影響微生物結構和功能。
4、 常見產品
4.1二氧化氯(最熱門,常用于環境)
粉劑 凝膠 泡騰
配方設計:
粉劑 | 泡騰 | ||||
亞氯酸鈉 | 主體 | 亞氯酸鈉 | 主體 | 亞氯酸鈉 | 主體 |
磷酸二氫鈉/檸檬酸 | 活化劑 | 卡波姆/明膠/海藻酸 | 凝膠劑* | 碳酸鈉 | 穩定劑 |
檸檬酸鈉 | 穩定劑 | 三乙醇胺 | 穩定劑 | 檸檬酸 | 活化劑 |
無水硫酸鎂 | 穩定劑 | 聚乙二醇/PVP/β-環糊精 | 緩釋劑 | 檸檬酸鈉 | 穩定劑 |
氯化鈉 | 催化劑 | 磷酸二氫鈉 | 活性劑 | 二氯異氰尿酸鈉 | 增效劑 |
二氯異氰尿酸鈉 | 增效劑 | / | / | 氯化鈉 | 催化劑 |
/ | / | / | / | 羧甲基纖維素鈉 | 粘合劑 |
4.2過氧化氫(醫用,常用于介質表面)
過氧化氫消毒劑主要研究方向是過氧化氫穩定劑,常見穩定劑有:
硅酸鈉(鹽),脂肪酸鎂鹽表面活性劑穩定劑,聚丙烯酰胺穩定劑,二價錫鹽,蒽醌與DTPA的復配體
膦酸鹽、羥基羧酸與錫復配的膠體溶液、
氧化錫與有機膦酸,硝酸鈉復配的膠體溶液。
如:植酸是一種從植物種子中提取的無毒有機膦酸化合物,分子式為C6H18O24P6,它的螯合力極強,0.5%的植酸穩定效果達到最佳。
有機膦酸鹽這類穩定劑的化學結構以氮原子連接亞甲基膦酸為特征,
已經知道的有ATMP、EDTMP、DTPMP(多乙烯多胺多亞烷基膦酸鹽)、國外的Sequestering agents;另外,由三種以上的ATMP、HEDP、EDTMP、DETP MP 復配而成的102、103、106 也屬此類。這類穩定劑的特點是:它們對金屬離子形成環狀螯合物,但在強堿浴中易產生沉淀及凝膠。
1.1過氧化物類消毒劑有效成分
過氧化氫消毒劑:過氧化氫(以H2O2計)質量分數3%~6%。
過氧乙酸消毒劑:過氧乙酸(以C2H4O3計)質量分數15%~21%。
1.2.過氧化物類消毒劑應用范圍
適用于物體表面、室內空氣消毒、皮膚傷口消毒、耐腐蝕醫療器械的消毒。
1.3.過氧化物類消毒劑使用方法
物體表面:0.1%~0.2%過氧乙酸或3%過氧化氫,噴灑或浸泡消毒作用時間30min,然后用清水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
室內空氣消毒:0.2%過氧乙酸或3%過氧化氫,用氣溶膠噴霧方法,用量按10mL/m3~20mL/m3(1g/m3)計算,消毒作用60min后通風換氣;也可使用15%過氧乙酸加熱熏蒸,用量按7mL/m3計算,熏蒸作用1~2h后通風換氣。
皮膚傷口消毒:3%過氧化氫消毒液,直接沖洗皮膚表面,作用3~5min。
醫療器械消毒:耐腐蝕醫療器械的高水平消毒,6%過氧化氫浸泡作用120min,或0.5%過氧乙酸沖洗作用10min,消毒結束后應使用無菌水沖洗去除殘留消毒劑。
1.4.過氧化物類消毒劑注意事項
*液體過氧化物類消毒劑有腐蝕性,對眼睛、黏膜和皮膚有刺激性,有灼傷危險,若不慎接觸,應用大量水沖洗并及時就醫。
*在實施消毒作業時,應佩戴個人防護用具。
*如出現容器破裂或滲漏現象,應用大量水沖洗,或用沙子、惰性吸收劑吸收殘液,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易燃易爆,遇明火、高熱會引起燃燒爆炸,與還原劑接觸,遇金屬粉末有燃燒爆炸危險。